023电线网

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的电阻的电压为?

023电线网 0

一、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的电阻的电压为?

所谓理想电流源就是电流源中的电流是恒定不变的,也就是说,理想电流源无论串联任何负载,从电流源中流出的电流都是一样的。那么,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的电阻的电压就完全取决于串联的电阻的阻值和电流源额定电流的大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阻两端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所以,串联电阻的电压就是等于电流源的电流值乘以串联电阻值。

二、与电流源串联的电阻的电压是多少?

与电流源串联的电阻的电压

根据欧姆定律,U=IR,U是电阻电压,I是电流源的电流,R是电阻值。

三、绝缘电阻,耐过电压,泄露电流?

题主的问题很简练,但内涵还是有的。

在阐述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些相关资料。

第一,关于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GB7251.1-201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中的一段定义,如下:

注意这里在绝缘特性条目下定义了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1)电气间隙

电气间隙指的是导体之间以及导体与接地体(金属外壳)之间的最短距离。电气间隙与空气介质(或者其它介质)的击穿特性有关。

我们来看下图:

此图就是著名的巴申曲线,是巴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来的。

巴申曲线的横坐标是电气间隙d与气压p的乘积,纵坐标就是击穿电压。我们看到,曲线有最小值存在。对于空气介质来说,我们发现它的击穿电压最小值大约在0.4kV,而pd值大约在0.4左右。

如果固定大气压强,则我们可以推得击穿电压与电气间隙之间的关系。

我们来看GB7251.1-2013的表1:

我们看到,如果电器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是2.5kV,则最小电气间隙是1.5毫米。

(2)爬电距离

所谓爬电距离,是指导体之间以及导体与接地体之间,沿着绝缘材料的表面伸展的最短距离。爬电距离与绝缘材料的绝缘特性有关,与绝缘材料的表面污染等级也有关。

我们来看GB7251.1-2013的表2:

注意看,若电器的额定绝缘电压是400V,并且污染等级为III,则爬电距离最小值为5毫米。

第二,关于泄露电流

我们来看下图:

上图的左侧我们看到了由导体、绝缘体和金属骨架接地体(或者外壳)构成的系统,并注意到泄露电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电容电流Ic,第二部分是表面漏电流Ir。表面漏电流是阻性的,而电容电流是容性的,因此它与超前表面漏电流90度。于是,所谓的泄露电流Ia自然就是两者的矢量和了。

注意到两者夹角的正切值被称为介质损耗因数,见上图的右侧,我们能看到电容电流与表面漏电流的关系。

介质损耗因数反映了绝缘介质能量损耗的大小,以及绝缘材料的特性。最重要的是:介质损耗因数与材料的尺寸无关。因此,在工程上常常采用介质损耗因数来衡量绝缘介质的品质。

可见,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兆欧表的显示值来判断绝缘性能的好坏。

那么绝缘材料的击穿与什么有关?第一是材料的电击穿,第二是材料的气泡击穿。

简单解释材料的气泡击穿:如果绝缘材料内部有气泡,而气泡的击穿电压低于固体材料的击穿电压,因此在绝缘材料的内部会出现局部放电。局部放电的结果会使得绝缘材料从内部发生破坏,并最终被击穿失效。

第三,关于过电压

过电压产生的原因有三种,其一是来自电源的过电压,其二是线路中的感性负荷在切换时产生的过电压,其三是雷击过电压。

对于电器来说,它的额定绝缘电压就是最高使用电压,若在使用中超过额定绝缘电压,就有可能使得电器损坏。

===============

有了上述这些预备知识,我们就可以讨论题主的问题了。

题主的关注点是在家用电器上。

关于国家标准中对家用电器的专业名词解释,可参阅GB/T 2900-29《电工术语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

不管是配电电器抑或是家用电器,它们在设计出来上市前,都必须通过型式试验的认证,才能获得生产许可证。因此,型式试验可以说是电器参数权威测试。

不过,要论述这些试验,显然不是这个帖子所能够表达的,这需要几本书。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看看配电电器型式试验中有关耐压测试和绝缘能力测试的具体要求吧。具体见GB 7251.1-2013《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

1)对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

这两个参数的具体要求如下:

2)对于过电压的要求

其实,电器中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与电器的温升密切相关。因此在标准中,对温升也提出了要求:

这个帖子到这里应当结束了。

虽然我没有正面回答题主的问题,但从描述中可以看到,题主的问题答案并不简单。建议题主去看专门书籍,会彻底明了其中的道理,以及测试所用的电路图、测试要求和规范。

四、已知电流源求电阻电压?

咱编个号先,从右向左10的为R1,40的为R2,8的为R3,2的为R4,现在能看出来R1、R2是并联,并联电阻8,然后与R3串联,串联电阻为16,然后16与R4并联,它们共分3A电流,所以流入R3的电流为1/3,这1/3是R1和R2并联后流出的,所以R2的电流为1/5*1/3=1/15,电压为1/15*40=8/3

五、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有无电阻?

有。

理想电流源有内阻且内阻为无穷大、理想电压源无内阻即内阻为0。理想的电压源的内阻为零;理想的电流源的内阻为无限大。

在实际的电源中是有内阻存在的,电压源的内阻不为零,电流源的内阻也不可能为无穷大。因此用一个理想的电压源与一个电阻串联表示一个实际的电源,即电压源表示法;用一个理想的电流源与一个电阻并联表示一个电源,即电流源表示法。

六、电流源与电压源的符号?

电压源符号里面是竖线,电流源是横线。

其中电压源的内阻相对负载阻抗很小,负载阻抗波动不会改变电压高低。在电压源回路中串联电阻才有意义,并联在电压源的电阻因为它不能改变负载的电流,也不能改变负载上的电压,这个电阻在原理图上是多余的,应删去。负载阻抗只有串联在电压源回路中才有意义,与内阻是分压关系。

七、为什么电压源电流源电阻串联等效成电流源?

电压源和电流源是等效的,可以互相转换,这就是诺顿定理。理想电流源是指输出电流不随外界负荷的变化而变化。理想电压源是指输出电压不随外界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即电压源内阻为

理想电流源自然是恒流的,显见的一个特点是:负载电阻越大,负载上的压降就越高,没有上限;

当电流源与电压源并联后,因电压源输出电压的限制,以致电流源的上述特点就没有了,这也是为什么只能等效为一个电压源了

八、电流源与电阻串联时如何等效为电压源?

实际电流源和内阻,在外接负载的时候,负载和内阻会导致分流。这是正确的,分流的结果会导致内阻上流过电流,会导致负载上的电流小于电流源电流,也是正确的。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内阻上消耗掉一部分功率,电阻可能会发热。

这种情况和实际电流源和并联内阻等效于电压源和串联内阻是一致的,电压源串联了一个内阻,哪是不是等于电压源输出电压也不会完全落在负载上?实际上落在内阻上的哪部分也会在内阻上消耗一部分功率,消耗的功率和电流源消耗在其并联内阻上的是一致的。。

从等效的观点看,电流源和其并联内阻等效于电压源和其串联内阻。两个内阻上消耗的功率一致。因此从电流源和其并联内阻的输出节点来看,其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对于负载来说两种等效情况下是一致的。这样子才能说“等效”。也就是U=IR,U是电压源电压,I是电流源电流,R是内阻。

九、求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电阻的功率?

1.电流源两端电压也为电压源的电压U=15V,其功率为:P2=IU=2×15=30(W)>0,且其电压和电流为关联正方向,所以为消耗(吸收)功率30W。

2.电阻两端电压为电压源电压U=15V,其消耗的功率为:P1=U²/R=15²/5=45(W)。

3.电阻电流为15/5=3A,方向向下,根据KCL则15V电压源电流为2+3=5A,方向向上。其功率为:P3=5×15=75(W)>0,且其电压和电流为非关联正方向,所以电压源释放功率75W。

十、电阻:电压与电流之比的重要概念

什么是电阻?

在电路学中,电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电流在通过一个电路元件时所受到的阻碍程度。简单来说,电阻可以用来测量电流通过一个电路元件时所消耗的能量。

电阻的定义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是电压U与电流I之比的物理量。也就是说,电阻R等于电压U与电流I的比值:

R = U / I

其中,R表示电阻的大小,U表示电压的大小,I表示电流的大小。

电阻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一个电阻值为1欧姆意味着当通过这个电阻的电流为1安培时,会有1伏特的电压降。

电阻的物理原理

电阻的物理原理与电子的流动有关。在金属中,电流是由自由电子的流动引起的。当自由电子在金属中流动时,会与金属晶格中的离子或其他电子产生碰撞。这些碰撞会导致能量的损失,进而使电流受到阻碍。

电阻的特性

电阻的大小与电阻材料的物理特性有关。不同的物质会有不同的电阻值,这取决于物质的电导率和电阻率。电导率高的物质会产生较小的电阻,而电阻率高的物质会产生较大的电阻。

应用领域

电阻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电子电路中,电阻常用于调整电流和电压的大小,限制电流的流动。在电工中,电阻也用于防止电路过载和保护电器设备。此外,电阻还在传感器、照明、通信和自动化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结论

电阻是电路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电压与电流之比来描述电流通过电路元件时所受到的阻碍程度。了解电阻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对于理解电子电路和电气工程至关重要。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能对您理解电阻的概念和应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