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导纳定义?
与节点直接连接的支路上的导纳之和,理想电压源相当于短路(Z=0),理想电流源相当于开路(Z=∞),实际电源用理想电源与阻抗组合表示。
假如说一个节点上连了m个支路,各支路阻抗为(Z1,Z2,Z3……Zm)(这些电阻不能有0,如果有零这就是一个虚节点),总导纳为G=(1/Z1+1/Z2+……+1/Zm)。注意,Z是复数。
互电导:直接连接两个节点的各支路导纳之和的相反数。
如果两个节点直接有n条支路(实际上是并联)各支路阻抗为(Z1,Z2,Z3……Zn),互导纳为G=-(1/Z1+1/Z2+……+1/Zn)
二、什么是互切?
电工互切就是用电工专用的仪表仪器来测量设备的各个电量数据是否正常。比如用万用表测量各个线端的电压,各线路的电流,各个元件的电阻状况等。
扩展知识:EPS系统市电两路供电一用一备经过成套互投装置输出与EPS输出继续互投,与EPS输出双电源互投没有用成套装置而是用了两个接触器的逻辑控制系统形成与市电的互投,但完全可实现市电优先投切/市电断电EPS输出自动投切/当市电恢复正常EPS输出自动断开市电自动投切的功能。
三、互电阻的符号如何定义?
电阻符号
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姆(ohm),简称欧,符号是Ω。
电阻的定义
电阻器(Resistor)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直接称为电阻。是一个限流元件,将电阻接在电路中后,电阻器的阻值是固定的一般是两个引脚,它可限制通过它所连支路的电流大小。阻值不能改变的称为固定电阻器。阻值可变的称为电位器或可变电阻器。理想的电阻器是线性的,即通过电阻器的瞬时电流与外加瞬时电压成正比。用于分压的可变电阻器。在裸露的电阻体上,紧压着一至两个可移金属触点。触点位置确定电阻体任一端与触点间的阻值。
端电压与电流有确定函数关系,体现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力的二端器件,用字母R来表示,单位为欧姆Ω。实际器件如灯泡,电热丝,电阻器等均可表示为电阻器元件。
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材料,长度,还有横截面积有关,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电阻的主要物理特征是变电能为热能,也可说它是一个耗能元件,电流经过它就产生内能。电阻在电路中通常起分压、分流的作用。对信号来说,交流与直流信号都可以通过电阻。
电阻的作用
标准电阻的主要作用是发热,跟其它元件并联时,电阻可以分流。电阻可以分压。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原理:根据欧姆定律来定义电阻,给电阻加一个恒定电压,会产生多大电流;也可以,通过焦耳定律来定义,当电阻流过一个电流,单位时间内会产生多少热量。
四、并列电路的定义?
并联电路是指在电路中,所有电阻(或其他电子元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被连接在一起。即若干二端电路元件共同跨接在一对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这样连成的总体称为并联组合。
其特点是:①组合中的元件具有相同的电压;②流入组合端点的电流等于流过几个元件的电流之和;③线性时不变电阻元件并联时,并联组合等效于一个电阻元件,其电导等于各并联电阻的电导之和,称为并联组合的等效电导,其倒数称为等效电阻
五、电路符号的定义?
电路板中有很多符号,它们都代表:1.电阻在电路中用“R”加数字表示。2.电容在电路中一般用“C”加数字表示。3.晶体二极管在电路中常用“D”加数字表示。电路板:电路板的名称有:陶瓷电路板,氧化铝陶瓷电路板,氮化铝陶瓷电路板,线路板,PCB板,铝基板,高频板,厚铜板,阻抗板,PCB,超薄线路板,超薄电路板,印刷(铜刻蚀技术)电路板等。
六、互阻放大电路特点?
互阻放大器是在光电检测前置放大中常用的一种电路结构,是集成运放的一种,通过电阻增益和用户选择的带宽向电压转换放大器提供基于运算放大器的电流。其来源为 sc/ct 模块。
在互阻放大器中,输入信号是电流信号,输出信号为电压信号。与互阻放大器相对应的反馈拓扑结构称为电流混合电压采样拓扑结构,由于其在输入端和输出端均为并联连接方式,因此这类反馈拓扑结构也称为并联一并联反馈。
七、弦切互化公式?
三角函数弦切互换公式如下:
sin(-α)=-sinα,cos(-α)=cos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sin(π+α)=-sinα,tanα=sinα/cosα,tan(π/2+α)=-cotα,tan(π/2-α)=cotα,tan(π-α)=-tanα,tan(π+α)=tanα。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是数学中属于初等函数中的超越函数的函数。它们的本质是任何角的集合与一个比值的集合的变量之间的映射。通常的三角函数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的。
其定义域为整个实数域。另一种定义是在直角三角形中,但并不完全。现代数学把它们描述成无穷数列的极限和微分方程的解,将其定义扩展到复数系。
三角函数公式看似很多、很复杂,但只要掌握了三角函数的本质及内部规律,就会发现三角函数各个公式之间有强大的联系。而掌握三角函数的内部规律及本质也是学好三角函数的关键所在。
八、bush电路定义?
bush电路是Nastran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连接单元。
bush电路是一种通用的三向弹簧-阻尼器单元,可定义多至六个方向(三个平动和三个转动)的刚度和阻尼。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把它看作具有三个方向或者六个方向(考虑三个方向的转动刚度)的弹簧单元(不考虑阻尼)。
但实际上,bush电路和弹簧单元还是有一定的区别,这种区别不仅体现在单元所具有的自由度上,而且体现在单元变形量的计算上。
九、互阻放大电路模型的推导?
1、电压放大电路->Vout = A*Vin。因输入量为电压,输出量也为电压,故称电压放大。
2、电流放大电路->Iout = A*Iin。因输入量为电流,输出量也为电流,故称电流放大。
3、互阻放大电路->Vout = A*Iin。因输入量为电流,输出量为电压,U/I = R,故称互阻。
4、互导放大电路->Iout = A*Vin。因输入量为电压,输出量为电流,I/U = G,故称互导。
“放大”,是指将一个微弱的电信号,通过某种装置,得到一个波形与该微弱信号相同、但幅值却大很多的信号输出。放大电路的放大作用,实质是把直流电源UCC的能量转移给输出信号。
扩展资料
放大电路本身的特点:
一、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工作状态,所以有时往往要画出它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才能进行分析;
二、电路往往加有负反馈,这种反馈有时在本级内,有时是从后级反馈到前级,所以在分析这一级时还要能“瞻前顾后”。在弄通每一级的原理之后就可以把整个电路串通起来进行全面综合。
放大电路性能指标:
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又称增益,它是衡量放大电路放大能力的指标。根据需要处理的输入和输出量的不同,放大倍数有电压、电流、互阻、互导和功率放大倍数等,其中电压放大倍数应用最多。
输入电阻
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是从输入端向放大电路内看进去的等效电阻,它等于放大电路输出端接实际负载电阻后,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之比,即Ri=Ui/Ii。对于信号源来说,输入电阻就是它的等效负载。
输入电阻的大小反映了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程度。输入电阻越大,放大电路从信号源汲取的电流(即输入电流)就越小,信号源内阻上的压降就越小,其实际输入电压就越接近于信号源电压,常称为恒压输入。
反之,当要求恒流输入时,则必须使Ri<<Rs;若要求获得最大功率输入,则要求Ri=Rs,常称为阻抗匹配。
输出电阻
对负载而言,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可等效为一个信号源。输出电阻越小,输出电压受负载的影响就越小,若Ro=0,则输出电压的大小将不受RL的大小影响,称为恒压输出。当RL<<Ro时即可得到恒流输出。因此,输出电阻的大小反映了放大电路带负载能力的大小。
十、切平面定义?
因为这是无法定义的,空间曲线可以定义其切线和法平面,空间曲面可以定义其切平面和法线,这些定义书上都有,就不重复了.现在以空间曲线为例,首先给定一条空间曲线,那么在该曲线上任一点都可以求出其切线,注意对于该点上的切线是唯一确定的,由于垂直于这切线的平面也是唯一的,因此把这平面定义为该点的法平面,现在如果要定义该点的切平面,可能的定义方式无非两种:过该点切线的平面或垂直于该点法平面的平面,而我们知道过一条直线有无数平面,和一个平面垂直的平面也有无数个,所以这样定义的切平面不是唯一的(有无数个),因此这样的定义没有意义.曲面没有法平面也是同样的道理